去年 MacBook Air 第三代让我们看到了超轻薄笔电应该有的样子,但依然採用上个世代处理器的 MacBook Air 让人觉得效能还有进步空间。到了今年,MacBook Air 终于搭载 Sandy Bridge 处理器,同时加入 Thunderbolt 和该有的背光键盘,可以说是 MacBook Air 的补完之作。
2011年款的 MacBook Air 并没有太多的外型改变,光是看外表也很难和上一代分出来。外部唯一不同的就只有 miniDisplayPort 变成了 Thunderbolt,而已也只有图示的变化。内部也只有键盘有改变,主要是功能键做了小调整,也把之前的背光键盘拿回来了。
上一代 MacBook Air 取消了 Mac OS X 的安装光碟,改用了 Mac OS X 安装随身碟来让使用者修复系统。但这一代连随身碟都取消,直接把 Mac OS X Lion 放进了 MacBook Air 之中。如果需要修复或是重安装系统的话,只要开机时按住 Command + R 即可呼叫出 Lion 修复工具。
▲MacBook Air 2011版已经内建 Recovery HD。
▲包装非常精简,内容只有笔电、充电器、延长线、说明书和 Apple Logo 贴纸。
▲铝合金 Unibody 机身设计,外型和上一代一样。
▲底部设计依然精简,四个角为脚垫,螺丝是星型。
▲MacBook Air 有多薄就不用再一一说明了,最厚的地方大约是十元硬币的一半。
▲左侧的设计没变,一样为 MagSafe 电源埠、USB 2.0、耳机孔、麦克风。
▲右侧可以看到多了 Thunderbolt。上为 MBA 11吋(2010年),中为 MBA 11吋(2011年),下为 MBA 13吋(2011年)。
▲11.6吋镜面萤幕,解析度为 1366 x 768,同样有抗反光处理。
11吋 MacBook Air 买不买看这边
新新 MacBook Air 值不值得BUY?
<后面还有键盘和效能测试>
MacBook Air 终于把背光键盘放回来了,而且还有支援环境感光,会自动调整亮度。在功能键的部分也加入了背光调整,同时把退出键拿掉,并修改加入了 Mission Control 键,原本为 Exposé 键。
键盘和触控版的手感和上一代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用起来并不是这幺容易分辨的出来差异,除非是两台放在一起比较,不然用起来不会有什幺不同的感觉。键盘因为内部没有什幺空间,所以手感整体偏硬,打久了不会像 MacBook Pro 这幺舒适。标準尺寸的键盘设计,就算是11吋也不会让你有打字变慢的感觉。
11.6吋的萤幕 1366 x 768 解析度,工作範围其实还算广。但因为是16:9,上下的高度比较矮一点,可能会有一点不够高的感觉。Intel HD Graphics 3000 内显的效能还算可以,虽然玩3D游戏不是这幺合适,要播放 1080p 影片也没什幺问题。Thunderbolt 也能向下支援 miniDisplayPort,外接到旧款24吋 LED Cinema Display 使用 1920 x 1200 解析同样非常顺畅,如果嫌画面太小,买个萤幕来外接在办公室使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标準19mm间距键盘,键帽设计也和上一代一样,雾面不容易沾上指纹。
▲和上一代 MacBook Air 相比,远看不太容易发现差异。
▲2010年款因为没有背光键盘,少了调整背光的功能。
▲2011年款把背光调整功能放到F5、F6,把退出功能键拿掉,F4也改成 Mission Control 键。
▲MacBook Air 13 的触控板和功能键都比较大一点,其他部份是一样的。
▲背光键盘回到MacBook Air,就算开灯也很明显可以看到一键一键亮晶晶。
▲关灯之后背光优势就出现了,上一代完全看不到键盘。
▲也许这迷人的背光键盘会是压倒你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面还有效能测试和败家建议>
MacBook Air 11 没有读卡机!你可以试试 iSD
搭载 Intel Core i5-2467M 处理器让这台 MacBook Air 的效能足足比上一代高出一倍,加上双核心HT,能跑四执行序,执行程式明显要比上一代要更顺畅。处理器的分数水準大约和 MacBook Pro (13-inch Mid 2009) Intel Core2 Duo P8700 差不多,但实际开启 Facebook Flash 游戏,MacBook Air 11 2011 却要比 MacBook Pro 13 2009 要顺畅许多。
上一代 MacBook Air 处理器很弱,但因为有高速 SSD 加持,效能表现并没有让人觉得慢,反而能处理大部分工作。这次加入了 Sandy Bridge 处理器,在效能翻倍之外,同时也直接可以用 Intel HD Graphics 3000 内显来节省更多电力消耗。有了 Sandy Bridge 加上高速 SSD,效能上可以说是没有弱点。
高效能处理器也是有一点小缺点,原本不太会发热的 MacBook Air 11,换上 Core i5 处理器之后,全速运转的温度比上一代高出许多,虽然不到烫手,但会明显有温热感,这也是效能和温度两难的地方。当然,风扇高速运转的机会比较多,声音也自然高了一些。
续航力表现上还算不错,在开启蓝牙、无线网路下,连续播放720p影片可以达到2小时36分,要看完一部电影还是没问题的。官方续航力为5小时,13吋为7小时。出门不想带充电器也没什幺问题,不过45W的充电器并不大,也还算好携带,在电力上虽然没有明显的进步,但还是能让人满意的。
▲SSD 读写都有250MB/s左右的水準,让 MacBook Air 效能、开机(15秒启动完毕)都能有很好的表现。
测试比较表 型号MacBook Air (11-inch Mid 2011)又到了犹豫买哪一台的时间了,2011年版的 MacBook Air 已经是完成品,加上价格也比上一代便宜3000元,是非常值得下手购买的产品。11吋和13吋的效能都已经可以和正规13吋笔电相比较,如果只是需要文书或是轻量工作,MacBook Air 能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就算你偶尔想要开个 PhotoShop,也是没有什幺问题,实际使用可能会比你想像的还要快。
MacBook Air 要注意的当然还是升级的问题,记忆体最大一样只能 4GB。SSD 更是不太容易更换,因为特规设计,MacBook Air 的 SSD 非常昂贵,除非是有特别需求才会建议购买升级,不然直接买个外接硬碟来用会比较实际。对了,如果你有更高的效能需求的话,可以在官网订购时换成 Core i7 处理器。
MacBook Pro 13 的优势就只在于记忆体和硬碟都可以再升级,还有大部分人用不太到的 FireWire 800,加上没有独显的13吋其实没有太多效能优势。价格和 MacBook Air 13 相比只差了4000元,加上重量尺寸,都会让人把购买慾偏移到 MacBook Air 13。如果你有携带出门的需求,不用太多考虑,直接购买 MacBook Air 吧。如果你想要更多的效能,那直接考虑 MacBook Pro 15 以上的机种,13吋以下已经是 MacBook Air 的天下。
整体来说,MacBook Air 11 除了热度稍高之外,没有什幺缺点。硬要说的话,就是依然没有内建读卡机。不过这点可能要等到下一代改版才会更动外型设计,毕竟 MacBook Air 都是两代换一次造型,没新增连接埠也是刚好而已。
新款 MacBook Air 效能打败 MacBook Pro